公理堂

此足迹位置是必列者士街68号 – 公理堂

中华基督教公理堂的成立,是神垂听了美国华人的祷求,并赐给美部会海外异象,是香港第二所由华人成立,要成为「自养、自传、自治」的中华本色教会。

1810年美国公理宗教会成立「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 ABCFM,简称「美部会」)推动国外差传。1829年先差裨治文牧师 (Rev.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来广东,正式开展工作。1883年再遣派喜嘉理牧师 (Rev. Charles Robert Hager) 前来,在香港得台山望族来港经营木店致富的温清溪和宋梓荣等人的帮助,于港岛西区必列啫士街市场创立「福音堂」,并兴办夜学教授英文,名为「合众教会」(地点今已活化为香港新闻博览馆,属三级建筑)。这一切,实由于旅居美国旧金山之华人信徒,为使家乡同胞有机会得闻福音,恒切祷告了十年之久,得到美部会的回应。

这所福音堂早年的事工,以办学为主,教会聚会也在学校举行。学校事工发展迅速,曾数度迁址,堂会聚会也随校搬迁。孙中山先生在1884至86年就读中央书院期间,曾在「福音堂」三楼居住,受喜嘉理牧师的影响而归主,在1884年6月受洗,教名为孙日新,其好友陆皓东(教名为陆中桂)也一同受洗,成为第二及第四位受洗会友。洗礼纪录现存于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内。

十多年后,教友集资在楼梯街2294地段购地(即今现址),兴建教堂和学校,楼高四层,是当年香港华人教会最大的堂址。1901年举行开幕感恩会,定名为「美华自理会」,这是香第二所华人自理教会 (第一所为道济会堂,即今日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于1912年12月易名为「中华公理会」,正式宣布成为华人「自养、自治、自传」的中华本色教会。

1919年,在广东省有五大宗派联合,「中华公理会堂」属其中之一,在广东省内佛山、台山、中山石岐、高要都开设了分堂,也在广州市开办私立美华初级中学 (抗战时迁往香港楼梯街堂)。为促进华人教会之合一,实行「自养、自治、自传」,公理堂加入当时的「中华基督教会」运动,再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

「中华基督教会」运动,源于来华的基督教宗派各立门户,不利见证。1918年,长老会总会的会议上,长老会、伦敦会和公理会的代表刍议教会合一,携手合作。

翌年1月,三会代表组成中华基督教联会执行委办,于南京召开会议,又有浸礼会和贵格会代表列席筹商。同年,「五四运动」发生,排外情绪高涨,20年代期间,又陆续出现连串非基督教运动的浪潮,促使教会内有远见的领袖感到合一刻不容缓,教会必须本色化,实行自养、自治、自传,才能摆脱洋教的形像。1927年,全国第一届中华基督教会总议会在上海举行,正式成立中华基督教会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抗战胜利后,1946年全国已有大会20个,区会105个,香港编列为广东省的第六区会。50年代,由于政局变动,香港与广东协会无法联系,为求名实相符,于1954年改组称为「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行政组织完全独立,公理堂归属香港区会。今区会的总办事处设于太子道西191号的马礼逊纪念会所。

30-40年代,由于国内局势不安定,香港人口增多,并向东移。因楼梯街交通不方便,公理堂于1940年购得铜锣湾礼顿道一地段,惟因太平洋战事发生,兴建教会计划暂停。香港重光后,新堂建筑于1950年落成。现址属重建,于2013年举行新堂献堂礼,称礼顿堂。

而楼梯街堂址一直借予由广州搬迁来港之「美华学校」所用,但会友仍惦念楼梯街的使命。1970年决定,旧建筑物拆卸重建。1971年落成,差饷物业估价署重编为必列者士街68号,即现今中环堂址,称必街堂。

今日,公理堂在香港,除铜锣湾礼顿道公理堂外,还有旺角的望觉堂和筲箕湾的基湾堂,都是由华人自建自立的堂会。

 

可参:

https://holiday.gowentgone.net/2020/01/15/hongkongtravelthechurchofchristinchina/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03/ta8037.htm

http://www.hkcccc.org/1main.php

http://christianweekly.net/2019/ta2038061.htm

(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