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會督府座落在下亞厘畢道上,最早可追溯至1843年。史丹頓牧師(Vincent John Stanton, 1817—1891)被任命為聖公宗香港殖民地牧師,在《南京條約》簽訂後一年到香港。史丹頓萌生了為香港華人男孩建造一所學校的計劃,並在英國為之籌款。1851年,會督府與聖保羅書院在今日所在地上建造完成,學校名為「聖保羅書院」,乃香港最早的中學之一,其後搬遷。這棟建築物先後是聖保羅書院的所在地、歷任維多利亞教區主教的住所、教區所在地、以及其後的香港聖公會教省辦事處。
1849年維多利亞教區成立,由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直接管轄,範圍包括香港、澳門、中國、日本。而首任教區主教施美夫於1850年到任,他當時亦兼任聖保羅書院校長。聖公會在港160年的發展,首先以這大樓作為行政中心,發動以基督的愛來服侍社群。
在1854年,主教施美夫接受了港府委任,主持教育委員會,督導五所華人學校的發展。1865年,第一間華人的聖公會教堂聖士提反堂於水坑口落成。
到了1900年,時任的會督霍約瑟(Bishop Joseph Charles Hoare)將聖保羅書院改為神學院。1906年,他與四名學生在青山一帶傳道時遇上風災而遭海難身亡,事後主教府為他們設置紀念碑,而書院從此恢復為英文學校了。
1921年,香港成立中華聖公會港澳教區,主教管轄聖公會港澳教區的華語聖堂和維多利亞教區英語聖堂。1933年,何明華會督(Bishop Ronald Owen Hall)指示興建外貌非常中國化的教堂,包括聖三一堂(1936)和聖瑪利亞堂(1937)。1935年創辦了聖基道兒童書院;1947年創辦了聖公會明華學院,現今改為明華神學院;1949年創辦聖雅各福群會。
日治時期,教會事業曾經由日本神職人員管理。戰後恢復發展各種福利和教育服務。1981年,聖保羅書院的校友鄺廣傑,被委任為港澳教區第九任主教,是首位華人主教。1999年,香港聖公會教省獨立,直接隸屬普世聖公宗。聖公會主要辦學團體,現有32所中學,31所小學及41所幼稚園。
現今的會督府與昔日有極大不同。今日的這片土地則被稱為主教山,範圍除會督府外,也包括東面的前港中醫院、面朝上亞厘畢道南面山上的馬丁樓、辦公室及相關住所,另有己連拿利上的聖保羅堂、聖保羅堂幼稚園,以及毗鄰會督府的香港聖公會明華神學院。會督府向東則是禮賓府。
可參:
http://archives.hkskh.org/Page.aspx?id=12&lang=2
黃棣才,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841-1896, 38-39頁
http://echo.hkskh.org/news_article_details.aspx?lang=2&nid=2252
(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