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建成臨時禮拜堂。1842年,在美利兵房操場旁設立聚會所。1843年,英國聖公會派來的史丹頓牧師(Rev. Vincent Stanton)籌建座堂,獲港府批予全港唯一的永久業權(Freehold)土地及承擔一半建造費。
聖約翰座堂於1849年正式落成啟用,成為聖公會香港島教區母堂兼主教座堂,戰前港督的就職禮是在座堂內進行的。這座教堂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基督教會建築物,是香港的法定古蹟。
日佔時期曾作日本人會所,遭受破壞。1945年,香港重光。何明華會督通過舉辦賣物會等方式籌款重建座堂。座堂建築設計屬英國早、中期哥德式風格。
俯瞰平面時,教堂呈十字形,屬歌德復興式,有尖拱門窗、玫瑰窗,扶壁和小尖塔等特色,並有鐘樓和旁邊的堡壘。
1870年杜格拉斯汽船公司捐出英國名師摩利斯設計的一面彩繪玻璃,描畫基督升天、被釘十架、聖母、門徒和天使及四大獻祭的景象。座堂的南北兩翼先後豎立其他彩繪玻璃;北翼有一面以舊約婦女為主題特色的,同時有一面是紀念來港革新了香港開埠初期教育制度的專業教育學者史釗域博士(Dr. Frederick Stewart, 1836-1889),但該面彩繪玻璃已被二戰的炮火摧毀。南翼也有一面用作紀念施美夫主教(Bishop George Smith, 1815-1871)的彩繪玻璃,是由聖保羅書院的畢業生共籌募了480元而來的。
香港的淪陷逆境中,遭受連天炮火轟炸,羅士牧師仍然於1941年的聖誕日早上,仍在座堂內與一百多名信眾舉行聖誕日崇拜。其後教友及牧師被關進集中營。而崇拜由日本神職人員主持。1945年9月9日,皇家海軍在座堂舉行重光後首次崇拜。後來籌款重修,回復維多利亞時代的面貌。
其實,日本佔領三年零八個月期間,教友之間的靈性生活仍然活躍。在深水埗的軍人集中營中,隨軍牧師在臨時設置的小聖堂仍舉行正常的崇拜,現時在座堂的聖米迦勒小聖堂內見到的屏風,正是當年存留下來的紀念物品之一。
聖約翰座堂位處香港的金融中心地帶,座堂富有深厚的聖公宗傳統。從座堂的正門入口直望,訪客即可看見東面的彩色玻璃窗及窗上的基督十架苦像。在彩色玻璃上,耶穌伸出雙臂,以示歡迎及祝福。
座堂亦致力推展多項事工協助殘疾人士就業,旁邊有一所可隨時拆卸的積木屋,是專為學習障礙人士提供在職培訓的社會企業The Nest Coffee Shop,也與聾人機構「龍耳」合作,推出手語點餐服務。
可參:
https://www.stjohnscathedral.org.hk/Page.aspx?lang=2&id=97
黃棣才,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841-1896, 40-41頁
Stuart Wolfendale. Imperial to International: A History of St John’s Cathedral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3), p.68.
(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