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光堂

此足跡位置是銅鑼灣東院道7號 – 聖光堂

1870年左右。倫敦傳道會在當時人口最為稠密的太平山區建立了一所福音堂。堂址在今天卜公花園附近的普義街,土地是熱心基督徒高露雲夫人(Mrs. Caldwell)捐贈出來的。高露雲是英籍人士,擔任港英政府的華民政務司,太太是華人,名叫高三桂。值得一提的,是高夫人在丈夫離世後,把另一塊地,半價賣給倫敦傳道會,指定用作興建慈善醫院之用。福音堂向附近的居民傳福音,並提供義務教育和醫療服務。事工由西教士和華人傳道共同擔任,其中早期有湛約翰牧師(Rev. John Chalmers),他是倫敦傳道會在1852年差派來香港的,深受比他先來到理雅各牧師所影響,鑽研中國古典文學,成為漢學家,湛牧師曾參與和合本聖經翻譯的工作。離世後安葬於香港墳場。

還有其他傳教士幫助聖光堂的事工發展,包括雅治牧師(Rev. J. C. Edge)助理義務女子教育和盧姑娘(Miss Lowe)主理女童學科和術科,並教授聖經真理。後來在1881年更加開辦西醫診所,由楊威廉醫生(Dr. William Young)和譚臣醫生(Dr. J. C. Thomson)為居民提供義診,後來由華人傳道黎福池診症。診所開辦不足半年,每天便有近百人就診。西教士見居民漸漸對西醫建立了信心,便產生興建醫院的意念。後來由何啟爵士帶領籌款,加上上述的高夫人廉價把一幅地賣給差會,最後在1887年在該堂會附近的荷里活道興建了雅麗氏紀念醫院。

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死亡人數眾多,而疫情最嚴重的地點就在福音堂所處的太平山區。政府於1895年底購回土地進行重建,改善環境衛生,下令將所有倫敦傳道會的醫院及診所關閉,但醫院仍收留了一些住宅收到疫症污染的信徒,而福音堂學校更永久停辦。最後政府更頒布《封閉不衛生屋宇條例》,迫令太平山區的居民遷出後,將全區包括福音堂在內的三百五十間民房全部拆毀夷平,以隔離病源。

1897年湛約翰牧師連同禮賢會的王煜初牧師利用政府的收地賠償,在今天怡和街和渣甸街附近投得了一塊地,興建了福音堂和課室,服侍在附近的糖廠工人。直到1914年,這所福音堂都是屬於倫敦傳道會,福音堂的教友跟隨灣仔福音堂,向倫敦傳道會申請轉到華人自理的道濟會堂(即今合一堂),以求逐步自治,並改名為『道濟會堂燈籠洲支堂』。初期燈籠洲支堂與灣仔支堂同由一個堂議會管理。

1919年左右,該堂會試行自立,組織堂會和選舉值理,並接管倫敦傳道會的男女學校。教堂內開辦多項課程,包括皮牧師(Rev. Pearce)辦的聖經速成學校,婦人書室,男子及女子學校。學生人數合計約有八、九十人。部分主日學的學生,後來成為堂會的執事,其中何心如更被按立為牧師。聖光堂戰後又開辦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1922年左右,政府欲收購教堂以開闢道路。西教士皮牧師和威牧師(Rev. H. R. Wells)代表堂會向政府磋商賠償及換地等安排。經過數年磋商,政府終於以六萬圓購買舊教堂,並贈送位於掃稈埔山崗上一幅約二萬六千平方呎的土地予燈籠洲堂重建教堂,最後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

資料來源:

[1]關肇碩、容應萸,香港開埠與關家,(香港:廣角鏡,1997),P.11.

[2]摘自「聖經·中文·翻譯」網站 https://www.translatebible.com/chinese_union_version.html

[3] 羅民威,“愛在鼠疫蔓延時”,時代論壇,2018年4月27日 摘自網站: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4419&Pid=105&Version=0&Cid=2041&Charset=big5_hkscs

[4]黃棣才,圖說香港歷史建築(1920-1945),(香港:中華書局,2015),P.58.

[5] 本文章大部分資料來自「中華基督教會聖光堂」網站:https://m.cccskc.org/%E6%9C%AC%E5%A0%82%E8%B3%87%E6%96%99/%E8%81%96%E5%85%89%E5%A0%82%E7%B0%A1%E5%8F%B2

(按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