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会督府座落在下亚厘毕道上,最早可追溯至1843年。史丹顿牧师(Vincent John Stanton, 1817—1891)被任命为圣公宗香港殖民地牧师,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一年到香港。史丹顿萌生了为香港华人男孩建造一所学校的计划,并在英国为之筹款。1851年,会督府与圣保罗书院在今日所在地上建造完成,学校名为「圣保罗书院」,乃香港最早的中学之一,其后搬迁。这栋建筑物先后是圣保罗书院的所在地、历任维多利亚教区主教的住所、教区所在地、以及其后的香港圣公会教省办事处。
1849年维多利亚教区成立,由英国坎特伯里大主教直接管辖,范围包括香港、澳门、中国、日本。而首任教区主教施美夫于1850年到任,他当时亦兼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圣公会在港160年的发展,首先以这大楼作为行政中心,发动以基督的爱来服侍社群。
在1854年,主教施美夫接受了港府委任,主持教育委员会,督导五所华人学校的发展。1865年,第一间华人的圣公会教堂圣士提反堂于水坑口落成。
到了1900年,时任的会督霍约瑟(Bishop Joseph Charles Hoare)将圣保罗书院改为神学院。1906年,他与四名学生在青山一带传道时遇上风灾而遭海难身亡,事后主教府为他们设置纪念碑,而书院从此恢复为英文学校了。
1921年,香港成立中华圣公会港澳教区,主教管辖圣公会港澳教区的华语圣堂和维多利亚教区英语圣堂。1933年,何明华会督(Bishop Ronald Owen Hall)指示兴建外貌非常中国化的教堂,包括圣三一堂(1936)和圣玛利亚堂(1937)。1935年创办了圣基道儿童书院;1947年创办了圣公会明华学院,现今改为明华神学院;1949年创办圣雅各福群会。
日治时期,教会事业曾经由日本神职人员管理。战后恢复发展各种福利和教育服务。1981年,圣保罗书院的校友邝广杰,被委任为港澳教区第九任主教,是首位华人主教。1999年,香港圣公会教省独立,直接隶属普世圣公宗。圣公会主要办学团体,现有32所中学,31所小学及41所幼儿园。
现今的会督府与昔日有极大不同。今日的这片土地则被称为主教山,范围除会督府外,也包括东面的前港中医院、面朝上亚厘毕道南面山上的马丁楼、办公室及相关住所,另有己连拿利上的圣保罗堂、圣保罗堂幼儿园,以及毗邻会督府的香港圣公会明华神学院。会督府向东则是礼宾府。
可参:
http://archives.hkskh.org/Page.aspx?id=12&lang=2
黄棣才,图说香港历史建筑. 1841-1896, 38-39页
http://echo.hkskh.org/news_article_details.aspx?lang=2&nid=2252
(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