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光堂

此足迹位置是铜锣湾东院道7号 – 圣光堂

1870年左右。伦敦传道会在当时人口最为稠密的太平山区建立了一所福音堂。堂址在今天卜公花园附近的普义街,土地是热心基督徒高露云夫人(Mrs. Caldwell)捐赠出来的。高露云是英籍人士,担任港英政府的华民政务司,太太是华人,名叫高三桂。值得一提的,是高夫人在丈夫离世后,把另一块地,半价卖给伦敦传道会,指定用作兴建慈善医院之用。福音堂向附近的居民传福音,并提供义务教育和医疗服务。事工由西教士和华人传道共同担任,其中早期有湛约翰牧师(Rev. John Chalmers),他是伦敦传道会在1852年差派来香港的,深受比他先来到理雅各牧师所影响,钻研中国古典文学,成为汉学家,湛牧师曾参与和合本圣经翻译的工作。离世后安葬于香港坟场。

还有其他传教士帮助圣光堂的事工发展,包括雅治牧师(Rev. J. C. Edge)助理义务女子教育和卢姑娘(Miss Lowe)主理女童学科和术科,并教授圣经真理。后来在1881年更加开办西医诊所,由杨威廉医生(Dr. William Young)和谭臣医生(Dr. J. C. Thomson)为居民提供义诊,后来由华人传道黎福池诊症。诊所开办不足半年,每天便有近百人就诊。西教士见居民渐渐对西医建立了信心,便产生兴建医院的意念。后来由何启爵士带领筹款,加上上述的高夫人廉价把一幅地卖给差会,最后在1887年在该堂会附近的荷里活道兴建了雅丽氏纪念医院。

1894年香港爆发鼠疫,死亡人数众多,而疫情最严重的地点就在福音堂所处的太平山区。政府于1895年底购回土地进行重建,改善环境卫生,下令将所有伦敦传道会的医院及诊所关闭,但医院仍收留了一些住宅收到疫症污染的信徒,而福音堂学校更永久停办。最后政府更颁布《封闭不卫生屋宇条例》,迫令太平山区的居民迁出后,将全区包括福音堂在内的三百五十间民房全部拆毁夷平,以隔离病源。

1897年湛约翰牧师连同礼贤会的王煜初牧师利用政府的收地赔偿,在今天怡和街和渣甸街附近投得了一块地,兴建了福音堂和课室,服侍在附近的糖厂工人。直到1914年,这所福音堂都是属于伦敦传道会,福音堂的教友跟随湾仔福音堂,向伦敦传道会申请转到华人自理的道济会堂(即今合一堂),以求逐步自治,并改名为『道济会堂灯笼洲支堂』。初期灯笼洲支堂与湾仔支堂同由一个堂议会管理。

1919年左右,该堂会试行自立,组织堂会和选举值理,并接管伦敦传道会的男女学校。教堂内开办多项课程,包括皮牧师(Rev. Pearce)办的圣经速成学校,妇人书室,男子及女子学校。学生人数合计约有八、九十人。部分主日学的学生,后来成为堂会的执事,其中何心如更被按立为牧师。圣光堂战后又开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1922年左右,政府欲收购教堂以开辟道路。西教士皮牧师和威牧师(Rev. H. R. Wells)代表堂会向政府磋商赔偿及换地等安排。经过数年磋商,政府终于以六万圆购买旧教堂,并赠送位于扫秆埔山岗上一幅约二万六千平方呎的土地予灯笼洲堂重建教堂,最后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圣光堂』。

资料来源:

[1]关肇硕、容应萸,香港开埠与关家,(香港:广角镜,1997),P.11.

[2]摘自「圣经·中文·翻译」网站 https://www.translatebible.com/chinese_union_version.html

[3] 罗民威,“爱在鼠疫蔓延时”,时代论坛,2018年4月27日 摘自网站: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4419&Pid=105&Version=0&Cid=2041&Charset=big5_hkscs

[4]黄棣才,图说香港历史建筑(1920-1945),(香港:中华书局,2015),P.58.

[5] 本文章大部分资料来自「中华基督教会圣光堂」网站:https://m.cccskc.org/%E6%9C%AC%E5%A0%82%E8%B3%87%E6%96%99/%E8%81%96%E5%85%89%E5%A0%82%E7%B0%A1%E5%8F%B2

(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