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旬节堂

此足迹位置是半山卫城道11号 – 香港五旬节堂

五旬宗进入中国

说到香港五旬节堂的建立,必须先提洛杉矶的亚苏撒街大复兴(Azusa Street Revival)。1906年有一群在美国洛杉矶的信徒,感觉到圣灵强而有力地浇灌在他们当中,让他们领受灵浸,说出方言,于是他们借用阿苏撒街312号,一幢荒废的教堂来聚会。多人悔改得救,有人认为自己领受圣灵说方言,有人经历神迹医治,有人领受别国的语言及海外宣教的异象。9月,他们印发《使徒信心报》(Apostolic Faith),提出是圣灵带领社会各个阶层来参加这个复兴运动的。聚会高峰期,人数多达1,300人,五旬节运动就此展开,由1906年一直延续到1909,后来被称为「阿苏萨街大复兴」。

已在1904年前往中国的贲德新(Bernt Berntsen),在南直隶福音会的传教站服侍。1906年12月,贲德新有机会读到这份《使徒信心报》,遂坐船返回美国亲身体验这次的复兴运动。1908年,贲德新与使徒信心会的传教士前来中国,开始在河北省正定府设传教站,并且办了一份《通传福音真理报》。五旬节运动由此进入了中国。

进入香港

在差不多时间,随着五旬节运动海外宣教异象而成立的五旬节圣洁会,在1907年差派麦坚道(T. J. McIntosh)来中国,去到澳门,并常到香港。而曾在亚苏撒街复兴时经历灵浸和方言的一位牧者叫嘉活力(Alfred Garr),蒙召作为宣教士,亦于1907年10月与妻子从印度来到香港,并联同一小群五旬宗信徒,开始在香港服侍。(要补充,五旬节圣洁会与本章所述的五旬节会属不同的宗派,早期在香港常常有合作,一起推动五旬节信仰。)

三天后,两名来自西雅图的女宣教士罗姑娘(May Law)和皮特嫚(Rose Pittman)也抵港。嘉活力夫妇在楼梯街承租了一处作为宣教士宿舍,并邀请两人加入。这四名宣教士获准使用一间暂无人使用的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堂址,举行五旬节式的聚会,着重追求圣洁与诚恳悔罪。其后改在莫礼智弟兄的乐群书塾聚会,参与加的人数已有30。1908年,再有两名女教士来到香港,与嘉活力等人一起同工,而麦坚道也与他们合作,并不时自澳门来探访。

嘉活力在港邀请莫礼智为传译员,莫礼智自幼即为基督徒,毕业于中环书院(后称皇仁书院),有杰出的英语能力,热心福音工作,也曾担任多项政府公务。1892年之后他开始投身教会工作,于培道书室(后为基督教青年会)任义务书记。1907年担任嘉活力传译员后,接触了五旬节运动,同年10月领受「圣灵的洗」,成为本地的五旬节运动领袖。

同时,加拿大神召会及五旬节神的教会也在1910年代进入香港,前者更以此为基地发展广东宣教工作。在这五旬节运动萌芽初期,香港因殖民地的身份及地理位置,成为五旬节运动传入华南地区的重要口岸。

教会建立

莫礼智与嘉活力等宣教士成立的教会,起初沿用「使徒信心会」,至1910年改名为「香港五旬节会」,并强调为华人自立教会。建会后约一年,由于乐群书塾租约期满,遂迁往干诺道中聚会,其后又曾迁往不同的会址逹11次之多。至1937年,位于卫城道11号的自置会堂落成,举行献堂礼,即今堂址所在。

翌年,考虑九龙地区教友的需要,九龙支堂也告成立,1938年购得窝打老道现址建堂,称「基督教九龙五旬节会」。

参考:

https://www.abs.edu/site/assets/files/2059/p21-30_yip.pdf

http://dev.pentecostal-mission.org/portal1/?page_id=63&lang=zh_HK

http://www.pentecostal-mission.org/portal6/?page_id=310&lang=zh_HK

(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