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足迹活动简介

这个延福足迹自由行主要介绍香港于1841年开埠以来传教士、关爱使者、与第一代华人信徒在香港留下的足迹,让我们看到上帝怎样一直祝福香港这片土地。(所谓关爱使者是指那些没有被差会差派,但老远带着专业服侍来为我们作仆役的门徒。)

先简单讲解19世纪香港社会状况。政治方面,清政府因鸦片战争战败而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于英国政府。英国派员到香港殖民地管治,因而容让各国人经商。法律方面,早期香港采用两套法律,一套是港府按照本地情况而制定的英式法律,另一套是让在港华人继续采用大清律例,就算清朝灭亡了半世纪也继续沿用。经济方面,由于香港成爲自由转口港,货品由欧洲到香港中转到广州,由广州到全中国大陆(或相反中国各地去到广州,再来到香港,转口去到欧洲)。传教士亦见到,无论是牧养从西方来港的人士或传福音给本地人,都需要有教会,开始了在香港扎根发展的服务。社会方面,因应当时英国殖民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英国人容易水土不服,所以偏向居住在较干爽的山上;华人没有该问题,所以聚居于山下。时任港督宝灵亦形容:“本地人和欧洲人几乎完全隔离,两个种族之间并没有社交来往”。香港当时主要的经济活动为外国通商,香港只有少数华人会接触外国人,他们主要是担当买办(即中介人),负责担当外国商人的翻译及照顾他们起居饮食。其余华人继续“马照跑,舞照跳”,从事渔业,家里养殖禽畜,亦有学者认爲19世纪末华人缺乏公共卫生意识而导致后期的鼠疫肆虐。

既然积极不干预政策是港英政府的管治方针、既然英国人跟华人只有微小接触,那麽爲何基督教这个“洋教”(基督教绝对不是洋教)的信徒数量今天会高达80万?

今天我们就简介传教士在香港的足迹。今天会走过的历史建筑有几个外国软实力在港活动:包括英国的伦敦传道会,圣公会差会,德国的巴色会(即现今的崇真会)与德国的巴勉会(即今天的礼贤会)。我们更加能够看到孙中山先生在香港留下的足迹,不论是革命或是信仰上的。走过的不单是建筑,而是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今日的香港人或华人又继承了什麽。

让我们一起实地重踏先贤的足印,来重温上帝的国度如何透过传教士和关爱使者降临到香港这个贫瘠的小岛,他们如何祝福香港人,叫我们思考,领受了他们的祝福之后,我们又如何成爲未闻福音人的祝福呢?